羅輯思維190 袁紹

        第一百九十集的主題人物是袁紹,小時候看《三國演義》會覺得袁紹是智障,長大後比較懂事看的書越來越多,對袁紹又有了不同的看法,袁紹絕對不是智障,智障不可能成為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然而官渡之戰袁敗曹勝還是有因果。本集節目羅胖講述袁紹的成敗,對袁紹有興趣的觀眾可再參考李則芬先生著作《中外戰爭全史》與柏楊版《資治通鑑》,兩人對袁紹都有精準的評論。

影片網址

罗辑思维 190 乱世中的奇怪失败

東漢政治的惡性循環

東漢的皇帝大部分短命,出現小孩當皇帝的情況,權力到了小皇帝母親太后手中。太后自然都找娘家的人做事,演變成外戚干政,小皇帝長大之後又引進宦官勢力消滅外戚。外戚與宦官輪流亂政成為東漢政治的惡性循環。

袁紹是歷史罪人

外戚與宦官輪流亂政壞歸壞,另一方面維持了權力平衡。東漢皇權還算穩固,士大夫與地方軍閥兩股勢力沒有進入中央破壞系統穩定。

東漢末年歷史重演外戚與宦官再度鬥爭,袁紹建議何進引外兵進京誅殺宦官,最後導致董卓帶兵進入洛陽干涉內政,各地士大夫州牧在地方上變成軍閥,中國呈現分崩離析的狀態三百年,到了隋唐才有比較鞏固的中央皇權。

當時的人並不知道一場「政變」之後,竟然對後世會有那麼大的影響!

袁紹還是有一些能力

袁紹是官二代,母親是丫環,袁紹在家族地位不高,袁術就看不起袁紹。

董卓帶兵入京之後,袁紹勇於反抗董卓,董卓也想過要籠絡袁紹,袁紹有理念不被董卓收買。

袁紹本人還是有一些能力,才能擁有北方四州之地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軍閥。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影響歷史的重要戰役,曹操打敗袁紹成為中國最強大的勢力,勝敗的關鍵在於許攸背叛袁紹洩露烏巢防務,讓曹操有機會偷襲烏巢糧倉。張郃與高覽的投降讓袁紹的劣勢雪上加霜。

官渡之戰之後袁紹陣營開始土崩瓦解,反觀曹操陣營不管遇上任何困難,都沒有出現組織崩解的情況。

挾天子以令諸侯

羅胖認為曹操總是能夠「撐住」的原因在於皇帝在曹操手上,當時士大夫還是認劉家皇帝,三百年漢家天下讓大家有「正統」的觀念。

挾天子有好處也有壞處,有天子在會變成雙頭馬車,「一山不能容二虎」曹操收容漢獻帝也會有被漢獻帝除掉的風險。劉備宣稱他有收到漢獻帝的衣帶詔,要除掉國賊曹操。

袁紹的部下沮授曾經建議袁紹挾天子早點迎接漢獻帝,袁紹沒有接納沮授的意見。漢獻帝是董卓擁立,袁紹與漢獻帝之間曾經有不愉快的經驗,袁紹不願意承擔挾天子的風險。

存量的恩怨與增量的麻煩

節目最後羅胖做出總結,袁紹沒有辦法擺脫存量的恩怨,無法面對增量的麻煩。

對比之下曹操做得非常好,曹操可以原諒殺掉兒子曹昂的張繡,官渡之戰之後曹操公開燒掉部下與袁紹私下來往的書信。曹操願意面對增量的麻煩,曹操有遠見很早看到劉備的威脅,曹操依然沒有殺劉備,以免天下人心寒。曹操發佈的求才令只要是人才就會任用,不問出身與品德。

曹操有智慧能夠抓住新的利,有勇氣能夠承受新的弊。

補充

要懂三國時代的歷史,必須要先了解東漢的歷史,若只看東漢末年其中一個片段,必定會有許多地方不解為何會如此?

袁紹如同《父子騎驢》寓言故事中的父子,每種方案都是有好有壞,反而讓袁紹無法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占據一切優勢的袁紹,爲何會打爛滿手好牌?

李則芬先生在《中外戰爭全史》對袁紹有貼切的評論,大意如下

袁紹是草包少爺

袁紹會出蠢招引外兵入京殺宦官,可見袁紹本人智商低是個笨蛋。袁紹能夠擊敗公孫瓚,主因是公孫瓚殺劉虞喪失人心。

袁紹自身沒有什麼帶兵打仗的能力,袁紹與公孫瓚的戰爭,袁紹躲在後方還被公孫瓚的潰兵所圍,依靠麴義來救才能解圍。

沮授與田豐建議袁紹用持久戰略對抗曹操,因為兩人看出戰場上袁紹沒有軍事才能,正面戰場打不贏曹操。

袁紹的部下不能做

袁紹有四州之地都把地盤分給自己的兒子親戚,不相信任何外人。袁紹殺麴義,削減沮授的兵權。袁紹不聽田豐的建言導致兵敗,袁紹怕田豐嘲笑他反而殺掉田豐。

袁紹打仗喜歡讓部下孤軍深入,沒有安排側翼掩護,讓孤軍自生自滅。

袁紹廢長立幼

袁紹死後其實袁家還有很強的力量,曹操第一次攻擊還被袁氏兄弟聯手擊退,袁紹廢長立幼繼承人出現問題,諸子內鬨才會讓曹操可以趁虛而入佔領河北。

挾天子以令諸侯書中有舉出許多實例,漢獻帝在曹操手中妙用無窮。猜想當時人看漢獻帝如同現代日本人看日本天皇,儘管皇帝沒有實權多多少少還有些特殊情感。

「十勝十敗說」是曹操部下對曹操的溢美之辭,曹操並沒有那麼完美,然而若是拿曹操與袁紹相比「十勝十敗說」百分之百可以成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真珠美人魚 星羅「Beautiful Wish」中文版

異世界NTR web版第三章 觀後感 喧賓奪主 ,反派實力過強

持有縮小技能的D級冒險者,與聖女結婚並加入勇者團隊 漫畫 01-04 觀後感 大我與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