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滅亡可從「南倭北虜」說起
明朝末年在崇禎的一連串惡搞之下加速走向滅亡,崇禎是皇帝要負最大的責任。明朝滅亡也有長期結構性的問題,在明世宗時期就已經發生,明朝的滅亡可從「南倭北虜」說起,可從中央與地方的利益衝突看明朝的歷史。
南倭北虜的真相
倭寇的組成分子大部分是閩浙地區人民組成,真的日本人只有少部分。閩浙沿海地區人民長期走私為生,明朝中央嚴打走私,閩浙地區人民鋌而走險,「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殺頭的生意有人做」明世宗時期「倭亂」最嚴重。
北虜的的情況其實與南倭大同小異,明朝對北方外族實施經濟制裁,北方外族為了生存只能採用武力解決。
對於南倭北虜武力只能制標不能治本,最後還是明穆宗開放邊境貿易、解除海禁,才真正解決南倭北虜的問題,「胡人也是人」只要是人,很少人會天生喜歡打打殺殺。
東林黨的真相
明末出現一個奇怪的組織東林黨,就連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也無法說清東林黨與非東林黨的鬥爭,倒是楊世光的節目有提到東林黨就是地方派系勢力進入中央,歷史總是一直重演,恰巧可用台灣歷史解釋明末東林黨爭的情況。
如同台灣商人花大錢養立法委員進入立法院,影響中央政府的決策。明朝科舉取士,江南士紳階級有錢養讀書人去讀書做官,這些「側翼」進入中央當官之後,結黨營私替自己幕後金主說話。東林黨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是地方大商人的部下。
原本對於明末歷史的印象是全國各地流寇四起,看《明朝那些事兒》才知明末北方才是流寇四起,江南地區可是富得流油,狀況超級好!江南地區這麼有錢,為何明朝中央政府徵不到稅?就是東林黨運作的結果,明朝中央政府商業稅徵不到,只能加徵農業稅增加農民負擔,變成惡性循環。
明末遼東戰事一直輸一直輸,除了用人不當,明朝政府沒錢也是原因之一,明朝無法調動所有的國力對抗後金。
中央與地方
從明朝歷史可知執政要保持中央與地方的平衡,才能爭取全體最大的利益。「南倭北虜」是中央不接地氣的結果,總算到了明穆宗時期有所政策調整,任何時代都有通達事理的人,差別在於領導階層聽還是不聽。
東林黨爭是地方派系勢力進入中央的產物,東林黨只顧自己的地區利益,不管其他地區的死活,最後船沉了大家一起倒楣。
以史為鑑
將來若是中國大陸有什麼重大事故,台灣絕對不能置身事外,並不是台灣要反攻大陸,目前台灣沒有治理大陸的能力,而是台灣要在能力範圍內協助對岸。明朝江南士紳階級不交稅,對遼東戰事、北方饑民不聞不問,最後迎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結局。地球村的時代,鄰居好自己才有可能會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