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102 誰殺了宋教仁?
第一百零二集的主題是「誰殺了宋教仁?」,歷史上的主流說法宋教仁是袁世凱派人暗殺,也有一種說法是孫中山派人暗殺宋教仁,再嫁禍給袁世凱。在台灣看到兩黨政治運作的情況,就會知道宋教仁的死還有第三種可能性。
影片網址
罗辑思维 102 宋教仁遇刺案
辛亥革命是不差的情況
後人看辛亥革命都會認為是失敗的革命,辛亥革命並未改變中國積弱不振的命運。推翻滿清之後,中國陷入軍閥割據五代十國分裂的狀態。
用比較法來看辛亥革命是不差的情況,辛亥革命有發生地區性戰鬥沒有變成法國大革命混亂狀態,辛亥革命有像英國光榮革命國王自行退位,辛亥革命之後有像美國大革命之後搞制憲約法,試圖建立中國新秩序。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還能夠保持領土完整,中國沒有像奧匈帝國最後出現分裂的情況。
民初亂局
辛亥革命之後民初政局混亂,才會導致辛亥革命沒有衍生出好結果。
混亂的根源來自於制度上的問題府院之爭,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是難得有各方人馬都認同的總理,因為唐紹宜與袁世凱不合只做三個月。
第二任總理是陸徵祥,陸徵祥是謙謙君子不喜歡搞複雜的人際關係,國民黨又在國會大力阻擾。到了第三任總理趙秉鈞任期很短,只是個看守內閣,羅胖認為混亂是正常情況,大家等待新的選舉結果,選舉之後有機會建立新秩序。
宋教仁是人才
反對運動出身的人通常只會嘴砲不會做事,宋教仁卻是其中的例外,宋教仁的文才可以短期間起草臨時約法,又可以擔任民國初年的農林部部長,宋教仁能文也能做實事。
國會選舉的結果國民黨獲勝,如果宋教仁擔任總理,袁世凱擔任總統,兩人能夠相輔相成,有機會建立中國新秩序,兩人之前雖屬不同陣營,私下有來往的交情。
可惜宋教仁被刺殺,國民黨之中沒有與袁世凱能夠溝通的人,中國註定走向內戰。
袁世凱兇手說
武士英殺宋教仁,從武士英追查到應桂馨,從應桂馨又可查到趙秉鈞,趙秉鈞是袁世凱的心腹愛將,袁世凱很有可能是背後的藏鏡人。
孫中山兇手說
應桂馨與國民黨陣營也有深厚的關係,應桂馨與陳其美友好曾經擔任過孫中山的衛隊長,應桂馨是在陳其美的軍隊裡面逃走,武士英被毒死。
宋教仁如果成為總理,也會成為國民黨的頭號人物,孫中山與陳其美也有想要殺宋教仁的行凶動機。
有雙方聯手的可能性
古代人與現代人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同,觀察台灣政壇情況可以反推民初的兩黨政治。的確每個黨派內部都有派系,派系之間惡鬥有時候更激烈。孫中山與陳奇美的確也有殺宋教仁的動機。
民進黨等於國民二黨,兩黨之間也會互相合作。最有名的案例國民黨的王金平幫民進黨的柯建銘關說。有可能袁世凱與孫中山都希望宋教仁死,應桂馨與雙方高層都有聯繫管道,最後由應桂馨執行刺宋的計畫。
如果宋教仁不死,我猜依然會出現府院之爭,袁世凱總理還是會與宋教仁總理吵起來,最後兵戎相見。唐紹儀與袁世凱是多年好友,袁世凱依然容不下他,何況是國民黨的宋教仁?
影片網址
罗辑思维 102 宋教仁遇刺案
辛亥革命是不差的情況
後人看辛亥革命都會認為是失敗的革命,辛亥革命並未改變中國積弱不振的命運。推翻滿清之後,中國陷入軍閥割據五代十國分裂的狀態。
用比較法來看辛亥革命是不差的情況,辛亥革命有發生地區性戰鬥沒有變成法國大革命混亂狀態,辛亥革命有像英國光榮革命國王自行退位,辛亥革命之後有像美國大革命之後搞制憲約法,試圖建立中國新秩序。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還能夠保持領土完整,中國沒有像奧匈帝國最後出現分裂的情況。
民初亂局
辛亥革命之後民初政局混亂,才會導致辛亥革命沒有衍生出好結果。
混亂的根源來自於制度上的問題府院之爭,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是難得有各方人馬都認同的總理,因為唐紹宜與袁世凱不合只做三個月。
第二任總理是陸徵祥,陸徵祥是謙謙君子不喜歡搞複雜的人際關係,國民黨又在國會大力阻擾。到了第三任總理趙秉鈞任期很短,只是個看守內閣,羅胖認為混亂是正常情況,大家等待新的選舉結果,選舉之後有機會建立新秩序。
宋教仁是人才
反對運動出身的人通常只會嘴砲不會做事,宋教仁卻是其中的例外,宋教仁的文才可以短期間起草臨時約法,又可以擔任民國初年的農林部部長,宋教仁能文也能做實事。
國會選舉的結果國民黨獲勝,如果宋教仁擔任總理,袁世凱擔任總統,兩人能夠相輔相成,有機會建立中國新秩序,兩人之前雖屬不同陣營,私下有來往的交情。
可惜宋教仁被刺殺,國民黨之中沒有與袁世凱能夠溝通的人,中國註定走向內戰。
袁世凱兇手說
武士英殺宋教仁,從武士英追查到應桂馨,從應桂馨又可查到趙秉鈞,趙秉鈞是袁世凱的心腹愛將,袁世凱很有可能是背後的藏鏡人。
孫中山兇手說
應桂馨與國民黨陣營也有深厚的關係,應桂馨與陳其美友好曾經擔任過孫中山的衛隊長,應桂馨是在陳其美的軍隊裡面逃走,武士英被毒死。
宋教仁如果成為總理,也會成為國民黨的頭號人物,孫中山與陳其美也有想要殺宋教仁的行凶動機。
有雙方聯手的可能性
古代人與現代人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同,觀察台灣政壇情況可以反推民初的兩黨政治。的確每個黨派內部都有派系,派系之間惡鬥有時候更激烈。孫中山與陳奇美的確也有殺宋教仁的動機。
民進黨等於國民二黨,兩黨之間也會互相合作。最有名的案例國民黨的王金平幫民進黨的柯建銘關說。有可能袁世凱與孫中山都希望宋教仁死,應桂馨與雙方高層都有聯繫管道,最後由應桂馨執行刺宋的計畫。
如果宋教仁不死,我猜依然會出現府院之爭,袁世凱總理還是會與宋教仁總理吵起來,最後兵戎相見。唐紹儀與袁世凱是多年好友,袁世凱依然容不下他,何況是國民黨的宋教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