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 讀後感
這本書的書名很奇怪!實際上這本書是《世界文明史》的總結,作者威爾杜蘭從歷史整理出人類社會運行的規則。作者於1981年去世,作者在生前就已經判斷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會走向融合的道路。很好的書,每個章節要是再更深入探討都可以寫成好幾本書,可惜有些章節的中文翻譯實在讓人看不懂!
〈行動〉
這段內容中文翻譯讓人看不太懂? 感覺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類似唐太宗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讓我們不再犯下前人相同的錯誤。
〈地理〉
研究歷史就要研究地理,史地是不分家的,還要對氣候有了解,要考慮天地人三個要素。
作者指出「遇水則發」的歷史法則,洪水會帶來水災卻也帶來肥沃的土壤可以種田,中國的黃河與埃及的尼羅河都是如此。河流還有航運的功能,可以節省運輸成本,重要的大城市必定靠近河川。到了大航海時代更是變得靠海的國家最有利。
飛機的發明改變歷史,空權的重要性取代海權,海權國家不再有以往的優勢。
〈人口〉
關於人口的議題,作者一針見血指出「人多勢眾」,誰的生育率高誰就寫歷史。羅馬帝國知道人口的重要性,羅馬帝國獎勵生育。華人也是很明顯的例子,華人人口眾多,就算曾經遇到蒙古族與滿族的入侵,最後外族反而被同化。
在這邊作者還有提到群己關係,每個人生下來就必須面臨競爭,如果沒有面臨競爭,必定是所在的團體保護他。「物競天擇」擇的不只是個人也包含群體。每個人為了活下去必須互助合作組成團體,人性的善與惡也因為團體而放大。
文明越進步,不平等就越嚴重。窮人想要平等,有錢人想要自由。
人口過剩糧食不足的時候,自然界會透過三種方式達到平衡。1.飢荒 2.致命疾病 3.戰爭
〈文明與種族〉
這段內容作者引用歷史批評種族主義,作者認為「文明創造種族,而非種族創造文明」。
中國歷史可以解讀這句話,漢朝與匈奴之間發生長期戰爭,並非匈奴人與漢人外觀長得不一樣,而是生活方式不一樣。在長城以內種田農業維生的就是漢人,在長城之外騎馬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就是匈奴。經過數千年的演變,漢民族已經融合許多少數民族。
西方歷史羅馬史佔有很大的比重,中世紀義大利相當於中國歷史的中原地區,作者總結義大利歷史「南方創造文明,北方征服、摧毀他們,也借取他們的文化,並加以傳播」。
所謂富不過三代,觀察義大利的歷史可知,外來侵略者到了第二代還有一些戰力,到了第三代就已經幾乎完全本土化融入當地,其他地區情況也是如此。
如何消除種族之間的紛爭? 作者認為只有「廣博教育」這個方法。我認為受過教育的聰明人就知道錢是最重要的事,種族問題排序會在很後面。
〈人性與歷史〉
支持作者的看法「人性改變歷史,歷史並未改變人性」。換了位置換了腦袋,叛變者在成功之後,依然採取他們先前譴責勢力的行事風格。
「世風之下,人心不古」這句話是騙人的,古代人與現代人的想法沒有什麼差別,只是記載歷史的人只選擇好的部分流傳下來。
「英雄」、「偉人」、「天才」這些人平常就有只是都被埋沒,只有大環境改變了這些人才有機會脫穎而出。「時勢創造英雄,英雄創造時勢」這些人是無窮原因之果,也是無數後果之因。
作者還有提到改革與保守,作者認為兩者一樣重要,就像植物根與葉的關係,看似相對的兩股力量,實際上是相依共存關係。
〈道德〉
道德是人類自行定義出來的行為規範,作者指出道德的標準就像月亮初一十五都不一樣。作者用經濟史三階段來區別漁獵、農業與工業。
漁獵
在這時期人類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凶狠好殺的人才比較容易存活下來。男人的死亡率高於女人,必定出現男少女多的情況,必定會出現頻繁的性行為讓群體能夠繼續存活。
農業
為了成為好農夫,勤奮變得比勇敢重要,規律與節儉比暴力更有利。為了多一些人出來種田,這時代早婚可以增加未來的農夫。
因為比較沒有打獵了,造成男女比例相等的情況,最後產生一夫一妻制度。
此處作者沒提到的是西方採行一夫一妻制度與宗教有關係,教會不希望民眾多子多孫,一夫一妻制度之下,民眾絕後了教會就能接收民眾的財產。
工業
工業化造成都市化,破壞了原有的農村社會,造成個人主義盛行。因為沒有早婚,婚前禁慾變成很困難的事情。科學與教育改變了民眾,宗教的影響力逐漸式微。
不論在任何時代,色與賭還有詐騙都持續存在也都被認為是「壞事」。作者認為道德解放不見得是壞事,民眾會比較自由快樂。
有去過國外紅燈區的人就能體會,在台灣紅燈區是非法,國外可以有合法的紅燈區,以前去過澳洲雪梨紅燈區,那邊真是男人的天堂啊!
這段內容作者有提到重要的一點,歷史只會紀錄特殊的部分。明末陜西發生大飢荒產生流寇,在同一個時間江南的經濟情況可是好得很,談到明末的歷史就會讓讀者只會想到面黃肌瘦的流寇。
〈宗教〉
拿破崙說:「宗教可以阻止窮人謀殺富人。」宗教讓窮人對於未來有一線希望,讓階級鬥爭不會太嚴重,維持社會的穩定。
「只要貧窮存在一天,上帝就存在一天。」作者認為宗教無法被消滅,宗教式微的時候,共產主義就興起,用烏托邦取代天堂。共產主義實際上就是不是宗教的宗教。
西歐歷史與中國歷史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在西歐歷史中曾經教皇的權力很大,在中國皇帝不會允許強大宗教勢力的存在。
歷史不認為上帝是無上智慧與博愛的存在,天災人禍總是持續出現消滅人類。歷史與自然界的善惡觀是活下來的就是勝利者。
在西方古代學校教育原本由教會獨占,現在學校教育由商人與科學家把持。
宗教像九命怪貓會復活。如過世界再度出現大災變,宗教的力量就會再度強大起來。
〈經濟〉
許多歷史事件的真正原因是經濟,只是發動者沒有明說,後人從經濟的觀點看這段歷史都會發現與「錢」有關係。
希臘人發動特洛依戰爭並不是為了海倫,而是要獲取韃旦海峽的商業控制權。
屋大維需要富裕的埃及國庫充實貧窮的義大利。
十字軍東征源於西方想要控制東方的貿易路線,美洲的發現是十字軍東征失敗的結果。
羅馬帝國滅亡與土地兼併有關,原本農民有一塊自己的土地,農民願意保衛自己的土地而戰,最後農民土地被兼併農民便成農奴,在這情況下誰是主人都沒有差別了,在蠻族統治下稅還繳交得比較少。
作者認為每個國家都是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歷史總是一直重演,當貧富差距懸殊的時候就會財富重新分配。
作者說得好:「能夠管理人的人,只能管理可以管理的東西,但能夠管理錢的人,可以管理所有的一切。」
〈社會主義〉
古代就有政府實施社會主義,由政府一手主導國家的經濟。西方埃及托勒密王朝、羅馬帝國戴克里先。中國漢朝漢武帝、王莽與北宋王安石。
共產主義意外地在俄國先實施,作者認為共產主義是戰爭經濟,人民害怕再度戰爭才會先把個人自由先放一邊,等到經過長久和平之後,人民會放棄共產主義。
社會主義敵不過人性的黑暗面,最後都以失敗收場。
作者引用黑格爾「正、反、合」公式,工業革命是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抗是反,第三階段應該就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綜合。
作者於1981年去世,厲害的是在生前他就已經看出社會主義會向資本主義靠攏,資本主義會向社會主義靠攏,世界大趨勢果然最後如作者所言!
中國大陸早就變成資本主義了,美國經過2008年的經融海嘯,也不敢太過放任資本主義橫行,最近歐巴馬想推行全民健保,就被敵對陣營批評想要搞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最後就走到「合」的階段。
〈政府〉
不管實施何種政治制度,都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差別在於少數人如何從多數人中「選」出來。
君主制度與貴族政治依據血統,神權統治依據職業,民主制度依據財富。
羅馬帝國的歷史是政治演化的輪迴,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獨裁統治。
民主政治激化貧富對立,但作者認為民主制度是所有政治制度缺點較少的政治制度。
作者指出一個重點,真正的民主制度是每一個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林肯有言:「不能永遠愚弄所有的人」作者吐槽林肯:「只要愚弄足夠的人就可以統治一個國家」
歷史上有許多案例是少數人綁架多數人,美國政府前一陣子鬧到關門,就是基本教義派茶黨綁架共和黨對付美國總統歐巴馬,若非歐巴馬不願意妥協,繼續下去茶黨就可以綁架整個美國。
〈戰爭〉
作者認為世界會發生戰爭才是正常狀態,有些事情不是依靠協商就能解決。
西歐歷史在十七、十八世紀以前都只是貴族的事情,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國人可以安全地在法國旅遊。世界各國開始搞民族主義之後,就會開始煽動本國人民仇視敵國人民,戰爭變成人民之間的戰爭。
作者引用科幻小說的劇情,只有出現共同的敵人外星人侵略地球,才有可能讓地球人團結起來。
〈發展與沉淪〉
歷史會有重演的可能性,人類社會越來越複雜,未來越來越難預測。
希臘文明外表消失了,實際上卻傳撥開來。羅馬帝國也是相同的情況,羅馬帝國雖然滅亡以久,羅馬對於世界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
〈進步〉
作者定義何謂「進步」? 作者認為對環境掌控的提高就是進步。例如降低死亡率、消滅飢荒就是進步。
作者重視教育,教育是文明的傳承,如果能夠留給下一代的東西越來越好,就是一種進步。
人的欲望永無止盡,所以人很難認為自己很幸福。
三十年後
作者去世之後,東歐變天蘇聯解體共產主義垮台,中共持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變成轉向資本主義。人性的貪婪沒有節制,引發2008世界經濟危機,美國開始轉向社會主義。
科技改變歷史最大的變化在於網路,如同空權的重要性大於海權,現在網路的重要性大於空權。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大家成為低頭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改變了。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些國家面臨少子化的問題,因為養不起大家不太想生小孩,人口開始出現負成長。
世界是平的,在地球村的情況下經濟一體,對別人發動武力戰爭等於打自己。人類之間的戰爭從流血戰爭,轉變為商業戰爭、法律訴訟。
〈行動〉
這段內容中文翻譯讓人看不太懂? 感覺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類似唐太宗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讓我們不再犯下前人相同的錯誤。
〈地理〉
研究歷史就要研究地理,史地是不分家的,還要對氣候有了解,要考慮天地人三個要素。
作者指出「遇水則發」的歷史法則,洪水會帶來水災卻也帶來肥沃的土壤可以種田,中國的黃河與埃及的尼羅河都是如此。河流還有航運的功能,可以節省運輸成本,重要的大城市必定靠近河川。到了大航海時代更是變得靠海的國家最有利。
飛機的發明改變歷史,空權的重要性取代海權,海權國家不再有以往的優勢。
〈人口〉
關於人口的議題,作者一針見血指出「人多勢眾」,誰的生育率高誰就寫歷史。羅馬帝國知道人口的重要性,羅馬帝國獎勵生育。華人也是很明顯的例子,華人人口眾多,就算曾經遇到蒙古族與滿族的入侵,最後外族反而被同化。
在這邊作者還有提到群己關係,每個人生下來就必須面臨競爭,如果沒有面臨競爭,必定是所在的團體保護他。「物競天擇」擇的不只是個人也包含群體。每個人為了活下去必須互助合作組成團體,人性的善與惡也因為團體而放大。
文明越進步,不平等就越嚴重。窮人想要平等,有錢人想要自由。
人口過剩糧食不足的時候,自然界會透過三種方式達到平衡。1.飢荒 2.致命疾病 3.戰爭
〈文明與種族〉
這段內容作者引用歷史批評種族主義,作者認為「文明創造種族,而非種族創造文明」。
中國歷史可以解讀這句話,漢朝與匈奴之間發生長期戰爭,並非匈奴人與漢人外觀長得不一樣,而是生活方式不一樣。在長城以內種田農業維生的就是漢人,在長城之外騎馬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就是匈奴。經過數千年的演變,漢民族已經融合許多少數民族。
西方歷史羅馬史佔有很大的比重,中世紀義大利相當於中國歷史的中原地區,作者總結義大利歷史「南方創造文明,北方征服、摧毀他們,也借取他們的文化,並加以傳播」。
所謂富不過三代,觀察義大利的歷史可知,外來侵略者到了第二代還有一些戰力,到了第三代就已經幾乎完全本土化融入當地,其他地區情況也是如此。
如何消除種族之間的紛爭? 作者認為只有「廣博教育」這個方法。我認為受過教育的聰明人就知道錢是最重要的事,種族問題排序會在很後面。
〈人性與歷史〉
支持作者的看法「人性改變歷史,歷史並未改變人性」。換了位置換了腦袋,叛變者在成功之後,依然採取他們先前譴責勢力的行事風格。
「世風之下,人心不古」這句話是騙人的,古代人與現代人的想法沒有什麼差別,只是記載歷史的人只選擇好的部分流傳下來。
「英雄」、「偉人」、「天才」這些人平常就有只是都被埋沒,只有大環境改變了這些人才有機會脫穎而出。「時勢創造英雄,英雄創造時勢」這些人是無窮原因之果,也是無數後果之因。
作者還有提到改革與保守,作者認為兩者一樣重要,就像植物根與葉的關係,看似相對的兩股力量,實際上是相依共存關係。
〈道德〉
道德是人類自行定義出來的行為規範,作者指出道德的標準就像月亮初一十五都不一樣。作者用經濟史三階段來區別漁獵、農業與工業。
漁獵
在這時期人類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凶狠好殺的人才比較容易存活下來。男人的死亡率高於女人,必定出現男少女多的情況,必定會出現頻繁的性行為讓群體能夠繼續存活。
農業
為了成為好農夫,勤奮變得比勇敢重要,規律與節儉比暴力更有利。為了多一些人出來種田,這時代早婚可以增加未來的農夫。
因為比較沒有打獵了,造成男女比例相等的情況,最後產生一夫一妻制度。
此處作者沒提到的是西方採行一夫一妻制度與宗教有關係,教會不希望民眾多子多孫,一夫一妻制度之下,民眾絕後了教會就能接收民眾的財產。
工業
工業化造成都市化,破壞了原有的農村社會,造成個人主義盛行。因為沒有早婚,婚前禁慾變成很困難的事情。科學與教育改變了民眾,宗教的影響力逐漸式微。
不論在任何時代,色與賭還有詐騙都持續存在也都被認為是「壞事」。作者認為道德解放不見得是壞事,民眾會比較自由快樂。
有去過國外紅燈區的人就能體會,在台灣紅燈區是非法,國外可以有合法的紅燈區,以前去過澳洲雪梨紅燈區,那邊真是男人的天堂啊!
這段內容作者有提到重要的一點,歷史只會紀錄特殊的部分。明末陜西發生大飢荒產生流寇,在同一個時間江南的經濟情況可是好得很,談到明末的歷史就會讓讀者只會想到面黃肌瘦的流寇。
〈宗教〉
拿破崙說:「宗教可以阻止窮人謀殺富人。」宗教讓窮人對於未來有一線希望,讓階級鬥爭不會太嚴重,維持社會的穩定。
「只要貧窮存在一天,上帝就存在一天。」作者認為宗教無法被消滅,宗教式微的時候,共產主義就興起,用烏托邦取代天堂。共產主義實際上就是不是宗教的宗教。
西歐歷史與中國歷史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在西歐歷史中曾經教皇的權力很大,在中國皇帝不會允許強大宗教勢力的存在。
歷史不認為上帝是無上智慧與博愛的存在,天災人禍總是持續出現消滅人類。歷史與自然界的善惡觀是活下來的就是勝利者。
在西方古代學校教育原本由教會獨占,現在學校教育由商人與科學家把持。
宗教像九命怪貓會復活。如過世界再度出現大災變,宗教的力量就會再度強大起來。
〈經濟〉
許多歷史事件的真正原因是經濟,只是發動者沒有明說,後人從經濟的觀點看這段歷史都會發現與「錢」有關係。
希臘人發動特洛依戰爭並不是為了海倫,而是要獲取韃旦海峽的商業控制權。
屋大維需要富裕的埃及國庫充實貧窮的義大利。
十字軍東征源於西方想要控制東方的貿易路線,美洲的發現是十字軍東征失敗的結果。
羅馬帝國滅亡與土地兼併有關,原本農民有一塊自己的土地,農民願意保衛自己的土地而戰,最後農民土地被兼併農民便成農奴,在這情況下誰是主人都沒有差別了,在蠻族統治下稅還繳交得比較少。
作者認為每個國家都是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歷史總是一直重演,當貧富差距懸殊的時候就會財富重新分配。
作者說得好:「能夠管理人的人,只能管理可以管理的東西,但能夠管理錢的人,可以管理所有的一切。」
〈社會主義〉
古代就有政府實施社會主義,由政府一手主導國家的經濟。西方埃及托勒密王朝、羅馬帝國戴克里先。中國漢朝漢武帝、王莽與北宋王安石。
共產主義意外地在俄國先實施,作者認為共產主義是戰爭經濟,人民害怕再度戰爭才會先把個人自由先放一邊,等到經過長久和平之後,人民會放棄共產主義。
社會主義敵不過人性的黑暗面,最後都以失敗收場。
作者引用黑格爾「正、反、合」公式,工業革命是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抗是反,第三階段應該就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綜合。
作者於1981年去世,厲害的是在生前他就已經看出社會主義會向資本主義靠攏,資本主義會向社會主義靠攏,世界大趨勢果然最後如作者所言!
中國大陸早就變成資本主義了,美國經過2008年的經融海嘯,也不敢太過放任資本主義橫行,最近歐巴馬想推行全民健保,就被敵對陣營批評想要搞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最後就走到「合」的階段。
〈政府〉
不管實施何種政治制度,都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差別在於少數人如何從多數人中「選」出來。
君主制度與貴族政治依據血統,神權統治依據職業,民主制度依據財富。
羅馬帝國的歷史是政治演化的輪迴,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獨裁統治。
民主政治激化貧富對立,但作者認為民主制度是所有政治制度缺點較少的政治制度。
作者指出一個重點,真正的民主制度是每一個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林肯有言:「不能永遠愚弄所有的人」作者吐槽林肯:「只要愚弄足夠的人就可以統治一個國家」
歷史上有許多案例是少數人綁架多數人,美國政府前一陣子鬧到關門,就是基本教義派茶黨綁架共和黨對付美國總統歐巴馬,若非歐巴馬不願意妥協,繼續下去茶黨就可以綁架整個美國。
〈戰爭〉
作者認為世界會發生戰爭才是正常狀態,有些事情不是依靠協商就能解決。
西歐歷史在十七、十八世紀以前都只是貴族的事情,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國人可以安全地在法國旅遊。世界各國開始搞民族主義之後,就會開始煽動本國人民仇視敵國人民,戰爭變成人民之間的戰爭。
作者引用科幻小說的劇情,只有出現共同的敵人外星人侵略地球,才有可能讓地球人團結起來。
〈發展與沉淪〉
歷史會有重演的可能性,人類社會越來越複雜,未來越來越難預測。
希臘文明外表消失了,實際上卻傳撥開來。羅馬帝國也是相同的情況,羅馬帝國雖然滅亡以久,羅馬對於世界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
〈進步〉
作者定義何謂「進步」? 作者認為對環境掌控的提高就是進步。例如降低死亡率、消滅飢荒就是進步。
作者重視教育,教育是文明的傳承,如果能夠留給下一代的東西越來越好,就是一種進步。
人的欲望永無止盡,所以人很難認為自己很幸福。
三十年後
作者去世之後,東歐變天蘇聯解體共產主義垮台,中共持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變成轉向資本主義。人性的貪婪沒有節制,引發2008世界經濟危機,美國開始轉向社會主義。
科技改變歷史最大的變化在於網路,如同空權的重要性大於海權,現在網路的重要性大於空權。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大家成為低頭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改變了。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些國家面臨少子化的問題,因為養不起大家不太想生小孩,人口開始出現負成長。
世界是平的,在地球村的情況下經濟一體,對別人發動武力戰爭等於打自己。人類之間的戰爭從流血戰爭,轉變為商業戰爭、法律訴訟。
《双河彎生活閱讀誌》有聲書評《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
回覆刪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0o9M6Ul9mE
主持人與來賓的見解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