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國民政府是蔣一手締造的,十年建設也是在蔣領導下進行的,可惜當年的地方勢力,跟共產黨一樣以「團結抗日」之名進行破壞搗亂、分裂國家之實,到七七事變,南京政府的建設不得不畫下休止符。 作者 : 鄭義 , 武之璋 , 發表時間: 2/17/2007 評論一個歷史人物,本就不易,尤其是評論歷史上的政治人物更不易,即使根據中國立德、立言、立功的標準似乎都嫌粗糙,都不精準,因為不少歷史人物如漢武帝、王莽、唐玄宗,甚至清乾隆,其早年、中年、晚年的表現不一,判若兩人;又如許多政治人物入錯行了,宋徽宗、李後主都是了不起的藝術家,根本不該從政,但是不幸生在帝王家,註定悲劇收場,又如許多政治人物像魏武帝曹操、共酋毛澤東,其性格集軍人、詩人、流氓、土匪、淫棍於一身,評斷一個歷史人物之難可見一斑。 雖然如此,我們仍嘗試從一些一流史家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歸納出幾點通則,以建立評論歷史上政治人物的標準: 一、 避免泛道德主義 :評論政治人物最忌把人物簡化成好人、壞人,連孔子都不贊成把歷史人物簡化成好人、壞人,所以有人批評管仲品德問題時,孔子就不以為然 [1] ,而且替管仲說話,又如許多人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把曹操說成萬惡不赦的奸臣,但是曹操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政治、軍事、文學以外也是個兵學家,研究曹操要從當時曹操面臨的時代背景及曹操的多重面貌切入,萬不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把曹操簡化成「壞人」。又如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兄弟,逼父親讓位,在中國人的品德標準是站不住腳的,但是李世民的品德問題僅傷及李氏一家一姓,而李世民的功業締造了初唐盛世,其政績惠及天下百姓,甚至有功於世界文明,正因李世民不凡的政績,大家對李世民的私德問題也就曲予優容,或刻意淡化。 二、 改朝換代後褒揚可敬的對手 :中國史家常常客觀公正的讚美他們政治上的對手,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優良傳統,司馬遷筆下的項羽、陳壽筆下的諸葛亮,都是可敬的對手,因為史家的目的在傳承人類高貴的精神價值,這種高貴的精神價值不因政治勢力的一時勝負而改變其標準,相反的以政治勢力抹黑對手是要被史家及讀者譴責的。 三、 不以成敗論英雄 :歷史上很多英雄都是悲劇英雄,東西皆然。失敗英雄被人尊敬原因有二: 其一、一時的成敗跟日後對歷史文明的影響是兩回事,如孔子在現實政治上是失敗者,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