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 讀後感 看不見的手才能打敗血腥的手
《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是2012年的書,作者波音用簡單易懂的寫法五百多年來世界經濟史的重大事件。
香料戰爭
香料是煮飯做菜重要的佐料。
作者從西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開始寫起,作者認為威尼斯人並沒有全力幫助東羅馬帝國,因為東羅馬滅亡之後,威尼斯就可以壟斷歐洲全部香料的販售。
威尼斯的死敵熱那亞就幫助葡萄牙找出「另一條路」,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控制了麻六甲海峽,變成葡萄牙掌握香料的販售,換威尼斯人倒楣了。
從葡萄牙東進的歷史可知槍桿子出政權,葡萄牙人武力強大!當地土著不配合,葡萄牙人都可以把地頭蛇打到服氣。
西班牙
第二篇講述西班牙的興起與衰落。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讓西班牙找到另一條路讓西班牙發大財。
起初西班牙直接「搶」,大量的黃金流入西班牙,搶完之後利用美洲奴隸開採黃金,照理來說西班牙會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實際上卻不是如此。
西班牙高層自爆的能力一流,賺得多花得更多,西班牙對外到處與其他國家交惡,持續打仗會花很多錢,大量的黃金流入西班牙反而造成貧富差距變更大,底層的民眾並沒有發大財,反而變得越來越窮!
西班牙佔領南部伊斯蘭教國家之後,趕走當地的猶太人與摩爾人,這些人都是技術人才,人才流失導致西班牙科技與農業衰弱。
西班牙與英國發生戰爭,無敵艦隊的覆沒並不是西班牙真正的致命傷,作者認為戰爭對兩國傷害都很大!關鍵在於兩國的經濟體制哪一方比較健全?雙方比拼內力都受到內傷,誰的內功好誰就復原比較快。當時英國財政比較健全,不像西班牙負債累累,英國能夠比西班牙更早復原。
作者還有提到一點,恰巧與現代社會出現相同的情況。西班牙沒有製造業,木桶廠被英軍攻擊,導致海軍軍需匱乏,可見製造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奴隸貿易
大航海時代老實工作不如海外貿易,海外貿易不如開種植園,開種植園不如販賣黑奴。作者指出名作《魯賓遜漂流記》男主角魯賓遜就是奴隸販子。
隨著葡萄牙與西班牙興起的國家是荷蘭,荷蘭在海外搶到殖民地需要大量黑奴來種植果園,接著興起奴隸貿易。
西方人自己抓黑奴太麻煩!西方人利用非洲黑人部落彼此不合,雙方互相抓對方的人當黑奴賣給西方的白人。
起初奴隸貿易有很高的利潤,後來利潤越來越少,非洲黑人部落彼此都會互相防備對方,黑人奴隸越來越難抓。
工業革命改變黑人奴隸的命運,農場主人必須訓練黑人操作機器,而不能只將他們當畜生對待。奴隸解放運動能夠成功,主要原因是經濟學上看不見的手,而不是人類的道德良知。
作者寫出掠奪式經濟與創造性經濟的比較,為何不是黑人部落族長發大財?因為補抓黑人是掠奪式經濟,白人畜養黑人種植果園是創造性經濟,更何況黑人奴隸可以結婚繁衍下一代,白人奴隸主以後就不缺奴隸了。
接下來作者採用春秋筆法寫出中國現況,如果當時黑人部落族長自己找人種植果園就可以發大財,暗指現在中國製造中國自行僱請廉價勞工生產,無奈西方白人總是有「新花樣」,現代社會品牌很重要,儘管蘋果iPhone是中國製造,最後賺大錢的是蘋果公司。
英國崛起
第四篇作者分析英國崛起的原因,意外地「貴族圈地」竟然幫助英國崛起!英國的特產是羊毛,家家戶戶都想養羊賺錢,「貴族圈地」反而做好國土保護的工作,多餘的農業人力湧向城市成為工業人口。
只依靠農業含無法讓英國成為強國,工業革命才是讓英國內力大增的主因。瓦特發明蒸汽機的過程充滿艱辛,瓦特差點破產準備跑路,幸運地瓦特有貴人相助,有金主願意出錢,月光社的科學家們技術協助,瓦特終於完成蒸汽機。
保護智慧財產權是英國崛起的原因之一,英國有保護智慧財產權,發明家有利可圖,才能讓工業技術一直進步。
皇家特許狀是英國政府的妙招,英國政府讓國人成為冒險者自行開疆拓土,誰有能力打下土地,英國政府都答應給冒險者當領主。因為英國冒險者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征服的土地,英國冒險者就會認真經營長期規劃自己打下的土地,不像其他國家的冒險者只是一群掠奪者。
貨幣
英國曾經用銀鑄造錢幣,民間與政府都會對銀幣動歪腦筋,民眾會從銀幣上面弄下一些「粉塵」,積少成多可以發大財。政府發行的銀幣則是品質越來越差,銀的成分越來越少。
英國實行過銀本位、金本位並行的貨幣政策,後來發現有人利用價差到法國換黃金,再到英國換銀幣,牛頓影響英國政府實施金本位。
英國政府會發行比黃金儲備更多的錢,只要不要出現擠兌的情況就可以維持經濟運轉。古代英國能夠成為日不落帝國,主因是英國的財務體制比較健全,政府打仗缺錢的時候,向銀行借錢都借得到錢,戰爭可以持續打下去。
法國
第五篇作者講述法國的故事,作者明顯用春秋筆法借古諷今,法王路易十四時期的情況就是中國大陸的現況。
法王路易十四好大喜功奢侈浪費,為了賺錢搞國營企業,國營企業最後都變成高官、貴族們的口中肉,賺的錢都進了貪官口袋。法國缺錢只能徵稅,高官、貴族有辦法逃漏稅,底層的工人、農民沒有辦法逃漏稅,成為最大的受害者,路易十四死後留下財政爛攤子給後人處理。
賭徒約翰·勞被命運推上歷史舞台,約翰·勞確實有一套方法解決問題,約翰·勞成立銀行發行紙幣,解決錢不夠的問題,改善法國的經濟。然而泡沫經濟坑慘了一堆法國人,約翰·勞最後只能黯然下台。
約翰·勞是禍在當代,功在後世的歷史人物,約翰·勞最後無法拯救法國財政,約翰·勞想出紙幣系統,現代各國都參考他的方法發行紙幣。
法王路易十六同樣面臨祖上留下的爛攤子,原本路易十六透過三級會議計畫聯合平民向貴族教士階級施壓徵稅,不料平民聯合部分良識派貴族聯手想要限縮國王的權力,路易十六不甘心想要用武力解決,民眾反彈引起法國大革命。
拿破崙
法國大革命之後動亂十年,法國變得越來越窮,法國出現一位英雄人物拿破崙。拿破崙時代拼經濟有兩個優勢,法國大革命之後不繳稅的特權階級已經死的死、逃的逃,法國財政少了很多包袱,拿破崙在戰場上連戰皆捷,以戰養戰從別的國家攫取財富。
然而拿破崙會打仗實際上卻不會拼經濟,拿破崙以戰養戰採用掠奪式經濟,就算每次戰爭都獲勝,有一天沒有敵人可以搶,經濟還是會出現問題。拿破崙只要輸一次,法國經濟就會出問題。
拿破崙對英國貿易制裁,想要扶植法國本土產業取代英國的強項,最後封鎖英國失敗,法國還與俄國打起來,法國攻俄失敗,拿破崙走向失敗的道路。
作者大力批判國家出錢扶植弱勢產業的政策,政府這樣做只會讓弱勢產業永遠處於弱勢,依靠政府的補助金就可以營利,就不會有公司想要研發創新。
拿破崙三世
拿破崙三世的經濟政策證明拿破崙的經濟策略錯誤,拿破崙三世與英國友好,開放的經濟政策讓法國經濟翻兩翻,法國在拿破崙三世時期打下雄厚的工業基礎。
拿破崙三世與拿破崙敗亡的原因同樣因為戰爭,普法戰爭拿破崙三世被活捉,退出歷史舞台。
美國獨立
北美十三州與英國政府有一連串稅務上的衝突,導致美國獨立。作者認為英國對北美十三州並沒有特別差。
我認為會移民到北美的英國人都是社會的「非主流人士」,例如清教徒。原本這些人就對英國本土社會沒有好感,只要出現一點小摩擦就會演變成大衝突。如果當年英國政府像《叛亂的魯路修》動畫歷史設定「遷都到北美」,結果會是如何?是有趣的歷史假設。
美國建國之後政府面臨負債累累的情況,政府要做事需要錢就必須徵稅,依然有刁民不想交稅,這次換美國總統華盛頓率兵對付刁民,美國歷史也有類似台灣的二二八事件,只是沒有被大事渲染。
美國歷史是值得歷史愛好者研究的歷史,除了美國是現在第一強國,美國的政治制度可是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美國建國初期的歷史,甚至依然影響到現在的世界局勢。
本文提到的經濟政策衝突是美國內部政治角力的相罵本,並不是真正衝突的原因。美國建國初期就有南北矛盾,引發日後的南北戰爭。要不要成立中央銀行?與美國政府中央與州爭權有關,看新聞新冠病毒疫情紐約州州長古莫與川普總統互罵,就可推想以前美國的情況。
美國南北戰爭
作者認為南北戰爭真正的原因是關稅,美國南方產業農業為主,美國北方產業工業為主,北方人掌握政權的時候提高關稅,保護北方工業,導致別國也提高關稅報復美國,變成南方農產品出口到外國無利可圖。
林肯當總統的時候,北方人掌握的美國政府又大幅提高關稅,南方人氣氣氣氣氣氣氣!南方各州就翻桌了。
勝負的關鍵在於南北雙方誰能找到更多錢打仗,作者認為北方有能人能從華爾街股市募資更多的錢,加上賣國債給廣大的民眾,北方比南方擁有更多錢,北風贏得最後勝利。
作者給華爾街很高的評價,南北戰爭之後美國能夠順利工業化,主因在於華爾街能夠幫美國吸引許多資金。
黃金與白銀
金本位與銀本位在歷史上經過長期的戰爭,動漫小說作品還會出現金頭髮與銀頭髮的角色「對決」。
起初銀本位佔有絕對優勢,世界各國都與中國做生意,西班牙在美洲開採大量銀礦,西班牙支持銀本位。
為了對付西班牙,牛頓建議英國採用金本位,金本位開始挑戰銀本位。當時也有國家像法國採取金銀雙本位。之後銀本位節節敗退,美國也採取金本位。銀本位最後的地盤在中國,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撐不住了,放棄銀本位,發行法幣追隨英鎊。
德國
普魯士在普法戰爭勝利之後,得到大筆法國的賠款,法國竟然三年還完賠款,可見拿破崙三世經濟建設有功,普魯士用這筆賠款加上搶來的土地,成為德國崛起的基礎。
作者認為德國產品以工業技術取勝,德國內部有商會組織聯合壟斷,不會出現削價競爭的情況,在國內賺取高利潤,可到國外削價競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有一種主流看法,認為殖民地要越多越好,殖民地才會越強大。作者在書中反對這種說法,擁有殖民地還要增加管理成本,殖民地的人民大多比本國人民窮困,並不會增加多少消費市場。印度是英國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然而印度也買了很多法國貨品。
殖民地並不是越多越好,當時的德國太晚興起,搶不到多少海外殖民地,為了搶更多殖民地德國與英國發生衝突。德國也有聰明人,鐵血宰相俾斯麥就不主張與英國為敵,然而他下台之後德王威廉二世改變了德國國策。
美國與德國
作者批評羅斯福的「新政」是神話,美國搞造神運動,美國羅斯福總統拯救大蕭條的方式是大建設加上狂印鈔票,飲鴆止渴的作法如同打興奮劑一時有效,最後依然出現更大的副作用,羅斯福的新政並沒有解決大蕭條的危機。
同樣面對經濟危機,德國的希特勒也採用羅斯福總統的方法,大建設加上狂印鈔票,美國資金曾經撤出德國造成德國經濟危機,後來美國資金再度回流德國,為了賺錢美國還賣武器給德國,納粹德國最後走上拿破崙以戰養戰的經濟模式,美國是納粹德國的幫凶。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衰弱,世界局勢變成群龍無首的情況,如果當時美國能夠願意成為新的世界領袖,或許可以改變世界的命運。可惜美國國內局勢改變,閉關鎖國不想參加國際事務。
布列敦森林體系
西元1944年武林盟主美國召開武林大會,各大門派討論重建戰後經濟體系。原本計畫美元做為國際通用貨幣,美元用一定的比例綁定黃金。最後美國一直印鈔票,美國本身沒有足夠的黃金,布列敦森林體系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能源
掌握能源的國家就能夠控制世界,曾經荷蘭掌握泥碳、英國掌握木炭而有能力在世界呼風喚雨,現代社會產油國家能夠有很大的影響力,關鍵在於石油。
布列敦森林體系金本位瓦解之後,世界走入石油美元時代,石油不只是能源也是穩定貨幣的重要力量。
未來石油有一天會枯竭,人類必須找到取代石油的替代能源。
總結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鼓勵臣民開拓美洲新大陸,獲取巨大的財富。可惜西班牙好戰、奢侈浪費,加上錯誤的貿易政策,西班牙走向衰弱。
英國政府創造對商人友善的環境、中央銀行與金本位。圈地運動、智慧財產權保護、工業革命讓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英國殖民地過多包袱太重,「南海股票泡沫」事件之後,英國損失慘重,英國對證卷市場反感,世界金融中心從倫敦變成紐約。
美國繼承了英國的經濟創新,充分利用證卷市場華爾街集資找錢。美國的失誤在於南北戰爭前採取高關稅保護政策,差點讓國家分裂。大蕭條時期羅斯福的新政讓政府出手干預經濟「遺禍萬年」。
前蘇聯的情況與大航海時代西班牙類似,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卻只有軍工與航太產業有競爭力。集體農莊制度讓農民工作沒有積極性,前蘇聯被迫拿黃金換物資、糧食,最後撐不下去倒台。
納粹德國同樣搞羅斯福的新政,走拿破崙掠奪式經濟,戰爭只會消耗總體財富,而不是增加財富。
掠奪式經濟與生產式經濟
一個國家採用何種經濟模式,代表一個國家的國品。大航海時代英國也有採用掠奪式經濟,英國海盜奉旨搶劫西班牙的船,西班牙搶美洲原住民,英國海盜搶西班牙運黃金白銀的船。掠奪式經濟來的錢比較容易,如書中所言不是長遠之計。生產式經濟的變出來的錢才能長長久久。
看不見的手才能打敗血腥的手
有一個小故事說明制度的重要性,大航海時代運送奴隸的過程奴隸死亡率很高!原本約定奴隸上船的時候算結帳算錢,後來改成活著平安到達目的地的奴隸才算錢,奴隸的死亡率就大幅降低。
奴隸制度崩解的原因不是人性的善,解放奴隸讓人人能夠為自己而戰,生產力才能夠提高,看不見的手能打敗血腥的手。
國家力量干預經濟
作者大力批判羅斯福總統的「新政」,近日因為新冠疫情美國再度出現經濟危機,川普總統也用同樣的方式。作者反對國家力量干預經濟,我有不同的看法。
美國社會與中國社會有很大的不同,中國人民好管,大躍進的時候中國餓死幾千萬人,中共政權依然屹立不搖穩如泰山,美國人民可都是有槍,若是發生暴動可能就會變出一隻武裝軍隊。羅斯福總統與川普總統都必須要立刻印鈔票發錢紓困,否則社會必定立刻脫序大亂。
國家力量干預經濟短期有效,長期還是會回歸基本盤,甚至會有更大的副作用。羅斯福與川普面對當下危機又必須馬上解決,不然就沒有「以後」了。
香料戰爭
香料是煮飯做菜重要的佐料。
作者從西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開始寫起,作者認為威尼斯人並沒有全力幫助東羅馬帝國,因為東羅馬滅亡之後,威尼斯就可以壟斷歐洲全部香料的販售。
威尼斯的死敵熱那亞就幫助葡萄牙找出「另一條路」,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控制了麻六甲海峽,變成葡萄牙掌握香料的販售,換威尼斯人倒楣了。
從葡萄牙東進的歷史可知槍桿子出政權,葡萄牙人武力強大!當地土著不配合,葡萄牙人都可以把地頭蛇打到服氣。
西班牙
第二篇講述西班牙的興起與衰落。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讓西班牙找到另一條路讓西班牙發大財。
起初西班牙直接「搶」,大量的黃金流入西班牙,搶完之後利用美洲奴隸開採黃金,照理來說西班牙會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實際上卻不是如此。
西班牙高層自爆的能力一流,賺得多花得更多,西班牙對外到處與其他國家交惡,持續打仗會花很多錢,大量的黃金流入西班牙反而造成貧富差距變更大,底層的民眾並沒有發大財,反而變得越來越窮!
西班牙佔領南部伊斯蘭教國家之後,趕走當地的猶太人與摩爾人,這些人都是技術人才,人才流失導致西班牙科技與農業衰弱。
西班牙與英國發生戰爭,無敵艦隊的覆沒並不是西班牙真正的致命傷,作者認為戰爭對兩國傷害都很大!關鍵在於兩國的經濟體制哪一方比較健全?雙方比拼內力都受到內傷,誰的內功好誰就復原比較快。當時英國財政比較健全,不像西班牙負債累累,英國能夠比西班牙更早復原。
作者還有提到一點,恰巧與現代社會出現相同的情況。西班牙沒有製造業,木桶廠被英軍攻擊,導致海軍軍需匱乏,可見製造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奴隸貿易
大航海時代老實工作不如海外貿易,海外貿易不如開種植園,開種植園不如販賣黑奴。作者指出名作《魯賓遜漂流記》男主角魯賓遜就是奴隸販子。
隨著葡萄牙與西班牙興起的國家是荷蘭,荷蘭在海外搶到殖民地需要大量黑奴來種植果園,接著興起奴隸貿易。
西方人自己抓黑奴太麻煩!西方人利用非洲黑人部落彼此不合,雙方互相抓對方的人當黑奴賣給西方的白人。
起初奴隸貿易有很高的利潤,後來利潤越來越少,非洲黑人部落彼此都會互相防備對方,黑人奴隸越來越難抓。
工業革命改變黑人奴隸的命運,農場主人必須訓練黑人操作機器,而不能只將他們當畜生對待。奴隸解放運動能夠成功,主要原因是經濟學上看不見的手,而不是人類的道德良知。
作者寫出掠奪式經濟與創造性經濟的比較,為何不是黑人部落族長發大財?因為補抓黑人是掠奪式經濟,白人畜養黑人種植果園是創造性經濟,更何況黑人奴隸可以結婚繁衍下一代,白人奴隸主以後就不缺奴隸了。
接下來作者採用春秋筆法寫出中國現況,如果當時黑人部落族長自己找人種植果園就可以發大財,暗指現在中國製造中國自行僱請廉價勞工生產,無奈西方白人總是有「新花樣」,現代社會品牌很重要,儘管蘋果iPhone是中國製造,最後賺大錢的是蘋果公司。
英國崛起
第四篇作者分析英國崛起的原因,意外地「貴族圈地」竟然幫助英國崛起!英國的特產是羊毛,家家戶戶都想養羊賺錢,「貴族圈地」反而做好國土保護的工作,多餘的農業人力湧向城市成為工業人口。
只依靠農業含無法讓英國成為強國,工業革命才是讓英國內力大增的主因。瓦特發明蒸汽機的過程充滿艱辛,瓦特差點破產準備跑路,幸運地瓦特有貴人相助,有金主願意出錢,月光社的科學家們技術協助,瓦特終於完成蒸汽機。
保護智慧財產權是英國崛起的原因之一,英國有保護智慧財產權,發明家有利可圖,才能讓工業技術一直進步。
皇家特許狀是英國政府的妙招,英國政府讓國人成為冒險者自行開疆拓土,誰有能力打下土地,英國政府都答應給冒險者當領主。因為英國冒險者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征服的土地,英國冒險者就會認真經營長期規劃自己打下的土地,不像其他國家的冒險者只是一群掠奪者。
貨幣
英國曾經用銀鑄造錢幣,民間與政府都會對銀幣動歪腦筋,民眾會從銀幣上面弄下一些「粉塵」,積少成多可以發大財。政府發行的銀幣則是品質越來越差,銀的成分越來越少。
英國實行過銀本位、金本位並行的貨幣政策,後來發現有人利用價差到法國換黃金,再到英國換銀幣,牛頓影響英國政府實施金本位。
英國政府會發行比黃金儲備更多的錢,只要不要出現擠兌的情況就可以維持經濟運轉。古代英國能夠成為日不落帝國,主因是英國的財務體制比較健全,政府打仗缺錢的時候,向銀行借錢都借得到錢,戰爭可以持續打下去。
法國
第五篇作者講述法國的故事,作者明顯用春秋筆法借古諷今,法王路易十四時期的情況就是中國大陸的現況。
法王路易十四好大喜功奢侈浪費,為了賺錢搞國營企業,國營企業最後都變成高官、貴族們的口中肉,賺的錢都進了貪官口袋。法國缺錢只能徵稅,高官、貴族有辦法逃漏稅,底層的工人、農民沒有辦法逃漏稅,成為最大的受害者,路易十四死後留下財政爛攤子給後人處理。
賭徒約翰·勞被命運推上歷史舞台,約翰·勞確實有一套方法解決問題,約翰·勞成立銀行發行紙幣,解決錢不夠的問題,改善法國的經濟。然而泡沫經濟坑慘了一堆法國人,約翰·勞最後只能黯然下台。
約翰·勞是禍在當代,功在後世的歷史人物,約翰·勞最後無法拯救法國財政,約翰·勞想出紙幣系統,現代各國都參考他的方法發行紙幣。
法王路易十六同樣面臨祖上留下的爛攤子,原本路易十六透過三級會議計畫聯合平民向貴族教士階級施壓徵稅,不料平民聯合部分良識派貴族聯手想要限縮國王的權力,路易十六不甘心想要用武力解決,民眾反彈引起法國大革命。
拿破崙
法國大革命之後動亂十年,法國變得越來越窮,法國出現一位英雄人物拿破崙。拿破崙時代拼經濟有兩個優勢,法國大革命之後不繳稅的特權階級已經死的死、逃的逃,法國財政少了很多包袱,拿破崙在戰場上連戰皆捷,以戰養戰從別的國家攫取財富。
然而拿破崙會打仗實際上卻不會拼經濟,拿破崙以戰養戰採用掠奪式經濟,就算每次戰爭都獲勝,有一天沒有敵人可以搶,經濟還是會出現問題。拿破崙只要輸一次,法國經濟就會出問題。
拿破崙對英國貿易制裁,想要扶植法國本土產業取代英國的強項,最後封鎖英國失敗,法國還與俄國打起來,法國攻俄失敗,拿破崙走向失敗的道路。
作者大力批判國家出錢扶植弱勢產業的政策,政府這樣做只會讓弱勢產業永遠處於弱勢,依靠政府的補助金就可以營利,就不會有公司想要研發創新。
拿破崙三世
拿破崙三世的經濟政策證明拿破崙的經濟策略錯誤,拿破崙三世與英國友好,開放的經濟政策讓法國經濟翻兩翻,法國在拿破崙三世時期打下雄厚的工業基礎。
拿破崙三世與拿破崙敗亡的原因同樣因為戰爭,普法戰爭拿破崙三世被活捉,退出歷史舞台。
美國獨立
北美十三州與英國政府有一連串稅務上的衝突,導致美國獨立。作者認為英國對北美十三州並沒有特別差。
我認為會移民到北美的英國人都是社會的「非主流人士」,例如清教徒。原本這些人就對英國本土社會沒有好感,只要出現一點小摩擦就會演變成大衝突。如果當年英國政府像《叛亂的魯路修》動畫歷史設定「遷都到北美」,結果會是如何?是有趣的歷史假設。
美國建國之後政府面臨負債累累的情況,政府要做事需要錢就必須徵稅,依然有刁民不想交稅,這次換美國總統華盛頓率兵對付刁民,美國歷史也有類似台灣的二二八事件,只是沒有被大事渲染。
美國歷史是值得歷史愛好者研究的歷史,除了美國是現在第一強國,美國的政治制度可是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美國建國初期的歷史,甚至依然影響到現在的世界局勢。
本文提到的經濟政策衝突是美國內部政治角力的相罵本,並不是真正衝突的原因。美國建國初期就有南北矛盾,引發日後的南北戰爭。要不要成立中央銀行?與美國政府中央與州爭權有關,看新聞新冠病毒疫情紐約州州長古莫與川普總統互罵,就可推想以前美國的情況。
美國南北戰爭
作者認為南北戰爭真正的原因是關稅,美國南方產業農業為主,美國北方產業工業為主,北方人掌握政權的時候提高關稅,保護北方工業,導致別國也提高關稅報復美國,變成南方農產品出口到外國無利可圖。
林肯當總統的時候,北方人掌握的美國政府又大幅提高關稅,南方人氣氣氣氣氣氣氣!南方各州就翻桌了。
勝負的關鍵在於南北雙方誰能找到更多錢打仗,作者認為北方有能人能從華爾街股市募資更多的錢,加上賣國債給廣大的民眾,北方比南方擁有更多錢,北風贏得最後勝利。
作者給華爾街很高的評價,南北戰爭之後美國能夠順利工業化,主因在於華爾街能夠幫美國吸引許多資金。
黃金與白銀
金本位與銀本位在歷史上經過長期的戰爭,動漫小說作品還會出現金頭髮與銀頭髮的角色「對決」。
起初銀本位佔有絕對優勢,世界各國都與中國做生意,西班牙在美洲開採大量銀礦,西班牙支持銀本位。
為了對付西班牙,牛頓建議英國採用金本位,金本位開始挑戰銀本位。當時也有國家像法國採取金銀雙本位。之後銀本位節節敗退,美國也採取金本位。銀本位最後的地盤在中國,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撐不住了,放棄銀本位,發行法幣追隨英鎊。
德國
普魯士在普法戰爭勝利之後,得到大筆法國的賠款,法國竟然三年還完賠款,可見拿破崙三世經濟建設有功,普魯士用這筆賠款加上搶來的土地,成為德國崛起的基礎。
作者認為德國產品以工業技術取勝,德國內部有商會組織聯合壟斷,不會出現削價競爭的情況,在國內賺取高利潤,可到國外削價競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有一種主流看法,認為殖民地要越多越好,殖民地才會越強大。作者在書中反對這種說法,擁有殖民地還要增加管理成本,殖民地的人民大多比本國人民窮困,並不會增加多少消費市場。印度是英國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然而印度也買了很多法國貨品。
殖民地並不是越多越好,當時的德國太晚興起,搶不到多少海外殖民地,為了搶更多殖民地德國與英國發生衝突。德國也有聰明人,鐵血宰相俾斯麥就不主張與英國為敵,然而他下台之後德王威廉二世改變了德國國策。
美國與德國
作者批評羅斯福的「新政」是神話,美國搞造神運動,美國羅斯福總統拯救大蕭條的方式是大建設加上狂印鈔票,飲鴆止渴的作法如同打興奮劑一時有效,最後依然出現更大的副作用,羅斯福的新政並沒有解決大蕭條的危機。
同樣面對經濟危機,德國的希特勒也採用羅斯福總統的方法,大建設加上狂印鈔票,美國資金曾經撤出德國造成德國經濟危機,後來美國資金再度回流德國,為了賺錢美國還賣武器給德國,納粹德國最後走上拿破崙以戰養戰的經濟模式,美國是納粹德國的幫凶。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衰弱,世界局勢變成群龍無首的情況,如果當時美國能夠願意成為新的世界領袖,或許可以改變世界的命運。可惜美國國內局勢改變,閉關鎖國不想參加國際事務。
布列敦森林體系
西元1944年武林盟主美國召開武林大會,各大門派討論重建戰後經濟體系。原本計畫美元做為國際通用貨幣,美元用一定的比例綁定黃金。最後美國一直印鈔票,美國本身沒有足夠的黃金,布列敦森林體系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能源
掌握能源的國家就能夠控制世界,曾經荷蘭掌握泥碳、英國掌握木炭而有能力在世界呼風喚雨,現代社會產油國家能夠有很大的影響力,關鍵在於石油。
布列敦森林體系金本位瓦解之後,世界走入石油美元時代,石油不只是能源也是穩定貨幣的重要力量。
未來石油有一天會枯竭,人類必須找到取代石油的替代能源。
總結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鼓勵臣民開拓美洲新大陸,獲取巨大的財富。可惜西班牙好戰、奢侈浪費,加上錯誤的貿易政策,西班牙走向衰弱。
英國政府創造對商人友善的環境、中央銀行與金本位。圈地運動、智慧財產權保護、工業革命讓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英國殖民地過多包袱太重,「南海股票泡沫」事件之後,英國損失慘重,英國對證卷市場反感,世界金融中心從倫敦變成紐約。
美國繼承了英國的經濟創新,充分利用證卷市場華爾街集資找錢。美國的失誤在於南北戰爭前採取高關稅保護政策,差點讓國家分裂。大蕭條時期羅斯福的新政讓政府出手干預經濟「遺禍萬年」。
前蘇聯的情況與大航海時代西班牙類似,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卻只有軍工與航太產業有競爭力。集體農莊制度讓農民工作沒有積極性,前蘇聯被迫拿黃金換物資、糧食,最後撐不下去倒台。
納粹德國同樣搞羅斯福的新政,走拿破崙掠奪式經濟,戰爭只會消耗總體財富,而不是增加財富。
掠奪式經濟與生產式經濟
一個國家採用何種經濟模式,代表一個國家的國品。大航海時代英國也有採用掠奪式經濟,英國海盜奉旨搶劫西班牙的船,西班牙搶美洲原住民,英國海盜搶西班牙運黃金白銀的船。掠奪式經濟來的錢比較容易,如書中所言不是長遠之計。生產式經濟的變出來的錢才能長長久久。
看不見的手才能打敗血腥的手
有一個小故事說明制度的重要性,大航海時代運送奴隸的過程奴隸死亡率很高!原本約定奴隸上船的時候算結帳算錢,後來改成活著平安到達目的地的奴隸才算錢,奴隸的死亡率就大幅降低。
奴隸制度崩解的原因不是人性的善,解放奴隸讓人人能夠為自己而戰,生產力才能夠提高,看不見的手能打敗血腥的手。
國家力量干預經濟
作者大力批判羅斯福總統的「新政」,近日因為新冠疫情美國再度出現經濟危機,川普總統也用同樣的方式。作者反對國家力量干預經濟,我有不同的看法。
美國社會與中國社會有很大的不同,中國人民好管,大躍進的時候中國餓死幾千萬人,中共政權依然屹立不搖穩如泰山,美國人民可都是有槍,若是發生暴動可能就會變出一隻武裝軍隊。羅斯福總統與川普總統都必須要立刻印鈔票發錢紓困,否則社會必定立刻脫序大亂。
國家力量干預經濟短期有效,長期還是會回歸基本盤,甚至會有更大的副作用。羅斯福與川普面對當下危機又必須馬上解決,不然就沒有「以後」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