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讀後感
「凡是有開始必然會有結束」千年拜占庭帝國終究有結束的一天,西元1453年拜占庭帝國的首都被鄂圖曼土耳其攻陷。作者鹽野七生收集當事人遺留下來的資料寫成這本書,感覺文體像是小說。比對其他書籍,當事人的結局描述略有不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象徵中世紀時代結束,新的時代開始。
穆罕默德二世 殘忍又聰明的蘇丹
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位狠角色,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就能夠做到深謀遠慮與當機立斷。當時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拜占庭帝國已經快不行了,拜占庭帝國已經變成城邦國家,無稅可收無兵可用,只能苟延殘喘度日。還是穆罕默德二世有決心毅力給君士坦丁堡最後致命一擊,拜占庭帝國還會撐一段日子。
首先穆罕默德二世在歐洲再加蓋一座要塞,讓熱那亞黑海的殖民地不方便支援君士坦丁堡。
「伐交」的工作穆罕默德二世做得非常好,威尼斯與熱那亞兩個城邦國家短視近利不敢明目張膽幫助拜占庭帝國,陸上唯一有威脅的國家是匈牙利,穆罕默德二世與匈牙利簽訂和平條約。
戰爭開打之後拜占庭帝國英勇反擊,傳統的攻城方式都失效。穆罕默德二世有準備威力強大的臼砲、陸上行舟繞道、準備供應十多萬大軍五十多天以上的糧草,是穆罕默德二世成功的主要原因。
戰後處理穆罕默德二世最聰明的一點是保留東正教,就像麥克阿瑟保留日本天皇,穩固統治很重要。美國布希殺掉海珊摧毀海珊政權,造成伊拉克到處暴亂,對於民眾不可能全殺光,暴民藏在民眾之中,處處清勦會疲於奔命。
君士坦丁十一世 不該亡國的亡國之君
古今中外歷代亡國之君都被罵得很慘,君士坦丁十一世是少數的例外,君士坦丁十一世勇敢善戰、尊重人才,就連威尼斯與熱那亞人對他都沒有什麼怨言,最後君士坦丁十一英勇地與土耳其士兵巷戰而死,身為亡國之君是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不幸。
君士坦丁十一世死後有三種說法,失蹤、厚葬與頭顱示眾,以穆罕默德二世的個性若是找到屍體,厚葬的可能性較大,聰明的國王都會表彰死去的可敬對手表彰忠義。
拜占庭帝國從哪一個皇帝開始正式算起有不同的說法,我認為應該從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算起,第一位皇帝是君士坦丁,最後一位皇帝也是君士坦丁,符合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兩條路線
面對強大的敵人有兩條路線,第一條是光榮戰死,第二條是趕快投降讓民眾不會被搶劫屠殺。君士坦丁十一世選擇第一條路線,第二次世界大戰部分義大利軍隊選擇第二條路線。第二條路線會被後人恥笑,但至少保全許多性命,指揮官願意承擔歷史的罵名也要很多勇氣。
要就打到死不然就趕快投降,搞中間路線的人反而會沒有任何好結局,變成承擔罵名又死亡的情況。熱那亞人朱斯提尼亞尼擔任拜占庭陣營的陸軍總司令,成功抵抗鄂圖曼土耳其五十多天,在最後關頭受傷撤退導致軍心大亂防線被攻破。朱斯提尼亞尼表現很好了,他也不是拜占庭人,在船上熱那亞酸民可不會放過他,書中朱斯提尼亞尼傷重外加氣憤而死。
拜占庭帝國政教合一
本書與其他坊間書籍比較起來,優點在於有詳細描寫拜占庭帝國民間的情況,起初看拜占庭帝國歷史的時候,一直覺得奇怪東西教會合併有什麼好吵?拜占庭皇帝的決定沒錯,趕快接受合併可以得到十字軍的幫助,想辦法活下去再說吧,為何民間反彈聲浪如此大,民眾寧願接受鄂圖曼土耳其的統治,也不願意接受羅馬教皇統一教會。
在中國社會宗教的力量沒有皇帝的權力強大,以台灣的選舉為例,選舉的時候什麼都可以拿出來吵架,卻很少有人攻擊競爭對手宗教問題,民眾把政治與宗教分得較開。西方歷史不同,教皇的力量可以與國王對抗。拜占庭帝國是政教合一的體制,接受羅馬教皇統治等於投降。西元1204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破壞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民眾對西方的拉丁人有長期的仇恨,反而信奉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土耳其比較能夠包容不同的宗教。
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
有一派說法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改變了歷史,導致義大利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另外一派說法則表示反對,認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並沒有改變歷史,義大利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早就在西元1453年之前就在進行之中。
我覺得歷史潮流不會改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並沒有改變歷史,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催化劑,讓義大利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加速進行。
有生之年要是能夠籌到足夠的旅費,一定要去希臘與土耳其旅行,到伊斯坦堡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與君士坦丁堡殘餘的城牆。
穆罕默德二世 殘忍又聰明的蘇丹
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位狠角色,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就能夠做到深謀遠慮與當機立斷。當時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拜占庭帝國已經快不行了,拜占庭帝國已經變成城邦國家,無稅可收無兵可用,只能苟延殘喘度日。還是穆罕默德二世有決心毅力給君士坦丁堡最後致命一擊,拜占庭帝國還會撐一段日子。
首先穆罕默德二世在歐洲再加蓋一座要塞,讓熱那亞黑海的殖民地不方便支援君士坦丁堡。
「伐交」的工作穆罕默德二世做得非常好,威尼斯與熱那亞兩個城邦國家短視近利不敢明目張膽幫助拜占庭帝國,陸上唯一有威脅的國家是匈牙利,穆罕默德二世與匈牙利簽訂和平條約。
戰爭開打之後拜占庭帝國英勇反擊,傳統的攻城方式都失效。穆罕默德二世有準備威力強大的臼砲、陸上行舟繞道、準備供應十多萬大軍五十多天以上的糧草,是穆罕默德二世成功的主要原因。
戰後處理穆罕默德二世最聰明的一點是保留東正教,就像麥克阿瑟保留日本天皇,穩固統治很重要。美國布希殺掉海珊摧毀海珊政權,造成伊拉克到處暴亂,對於民眾不可能全殺光,暴民藏在民眾之中,處處清勦會疲於奔命。
君士坦丁十一世 不該亡國的亡國之君
古今中外歷代亡國之君都被罵得很慘,君士坦丁十一世是少數的例外,君士坦丁十一世勇敢善戰、尊重人才,就連威尼斯與熱那亞人對他都沒有什麼怨言,最後君士坦丁十一英勇地與土耳其士兵巷戰而死,身為亡國之君是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不幸。
君士坦丁十一世死後有三種說法,失蹤、厚葬與頭顱示眾,以穆罕默德二世的個性若是找到屍體,厚葬的可能性較大,聰明的國王都會表彰死去的可敬對手表彰忠義。
拜占庭帝國從哪一個皇帝開始正式算起有不同的說法,我認為應該從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算起,第一位皇帝是君士坦丁,最後一位皇帝也是君士坦丁,符合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兩條路線
面對強大的敵人有兩條路線,第一條是光榮戰死,第二條是趕快投降讓民眾不會被搶劫屠殺。君士坦丁十一世選擇第一條路線,第二次世界大戰部分義大利軍隊選擇第二條路線。第二條路線會被後人恥笑,但至少保全許多性命,指揮官願意承擔歷史的罵名也要很多勇氣。
要就打到死不然就趕快投降,搞中間路線的人反而會沒有任何好結局,變成承擔罵名又死亡的情況。熱那亞人朱斯提尼亞尼擔任拜占庭陣營的陸軍總司令,成功抵抗鄂圖曼土耳其五十多天,在最後關頭受傷撤退導致軍心大亂防線被攻破。朱斯提尼亞尼表現很好了,他也不是拜占庭人,在船上熱那亞酸民可不會放過他,書中朱斯提尼亞尼傷重外加氣憤而死。
拜占庭帝國政教合一
本書與其他坊間書籍比較起來,優點在於有詳細描寫拜占庭帝國民間的情況,起初看拜占庭帝國歷史的時候,一直覺得奇怪東西教會合併有什麼好吵?拜占庭皇帝的決定沒錯,趕快接受合併可以得到十字軍的幫助,想辦法活下去再說吧,為何民間反彈聲浪如此大,民眾寧願接受鄂圖曼土耳其的統治,也不願意接受羅馬教皇統一教會。
在中國社會宗教的力量沒有皇帝的權力強大,以台灣的選舉為例,選舉的時候什麼都可以拿出來吵架,卻很少有人攻擊競爭對手宗教問題,民眾把政治與宗教分得較開。西方歷史不同,教皇的力量可以與國王對抗。拜占庭帝國是政教合一的體制,接受羅馬教皇統治等於投降。西元1204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破壞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民眾對西方的拉丁人有長期的仇恨,反而信奉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土耳其比較能夠包容不同的宗教。
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
有一派說法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改變了歷史,導致義大利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另外一派說法則表示反對,認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並沒有改變歷史,義大利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早就在西元1453年之前就在進行之中。
我覺得歷史潮流不會改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並沒有改變歷史,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催化劑,讓義大利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加速進行。
有生之年要是能夠籌到足夠的旅費,一定要去希臘與土耳其旅行,到伊斯坦堡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與君士坦丁堡殘餘的城牆。
Youtube 上面有看到袁騰飛老師的影片,以往的影片大都是在攝影棚拍攝或是教室內拍攝,這次袁騰飛老師有帶網友們到世界各地實地考察,感覺會有很大的不同。
回覆刪除袁游 第二季 第47期:君士坦丁堡之围(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Gnwy2sKc&t=0s
袁游 第二季 第48期 君士坦丁堡之围(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A5jqcsVeg
Fall of Constantinople - Reply History
回覆刪除YouTube 上有網友製作動畫